网站导航
硕博英才网 > 海外优青 >

中国海洋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申报国家优青(海外)项目(新增批次)

时间:2025-08-11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中国海洋大学始建于1924年,始终走在国家高等教育前列,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先后入选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4年10月24日,在学校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回信,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活力海洋之都”——青岛,拥有世界级的海滨风光和宜居环境,连续多年在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位居第一、多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中国十大幸福城市。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浮山校区和西海岸校区4个校区。现有住鲁两院院士11人,国家级人才170余人,省部级以上人才730余人。学校牵头筹建的崂山实验室于2022年挂牌成立,构建高校—国家实验室融合发展体系。获批建设我国地球科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和海洋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基地平台50余个。拥有全球最高静音等级5600吨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船等3艘科学考察实习船舶。提出了“透明海洋”“蓝色粮仓”“蓝色药库”等重大科技战略。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4次获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6次获青岛市最高科学技术奖。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地球科学、工程技术、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等13个学科(领域)名列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进入1‰。

海纳百川,求贤若渴。学校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完善了独具海大特色的“筑峰”“繁荣”“**”“英才”等人才工程体系,坚持内涵式发展,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沃土,全力支持青年学者开展高水平原创性、引领性研究。中国海洋大学诚挚邀请全球英才依托学校申报2025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新增批次),共谱蓝色华章。

一、学校支持政策

1.稳定的职业保障。聘任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工程教授,纳入学校事业编制,聘为博士生导师,设有薪酬增长机制,享受良好的学术环境,无“非升即走”,不实行竞争性淘汰。

2.优渥的薪酬待遇。学校提供有竞争力的综合年薪、安家和生活补助、业绩绩效等(上不封顶,具体政策可进一步咨询相关联系人)。按照省市政策协助办理个人所得税减免,同时为人才及随行家属提供回国(来华)就业前生活补贴。

3.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相关领域优秀人员可双聘至崂山实验室,承担实验室重大项目,享受相关待遇。

4.完备的团队支撑。优先保证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博士研究生指标每年不少于2个;支持组建学术团队,优先支持招聘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招收人数不限;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办公条件,满足不同学科发展需要。

5.优质的生活保障。提供依山傍海、交通便利的全装修人才公寓,拎包入住,同时可享受优惠价格购买新建设的教师公寓;学校设有幼儿园、附属中学,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建设了附属九年一贯制学校,同时可申请青岛市优质学区入学,满足人才子女入学需要;办理山东省惠才卡和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享受子女择校、医疗保健、出行、社会服务等多项绿色通道服务。

6.全过程的申报服务。学校职能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协同成立申报团队全程跟进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专业申报指导与服务。

特别说明:对于进入会评阶段但未入选人员,经学校人才引进程序,可聘为学校人才工程教授(事业编制),享受相关待遇。

二、项目背景及定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申请人条件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

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

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四、联系我们

您可将详细个人简历发送至各学院(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和学校联系邮箱(weizhong@ouc.edu.cn和zhengwenqi@ouc.edu.cn),邮件主题格式为:姓名+专业+意向学院+申报海外优青+硕博英才网。我们将及时派专人与您对接,并提供专业的撰写辅导与申请评估服务。我们也欢迎您实地来学校交流洽谈!

科技处联系方式:钟老师、魏老师

邮箱:weizhong@ouc.edu.cn、weijunfeng@ouc.edu.cn

电话:+86-532-66782723、66781675

人事处联系方式:郑老师、李老师

邮箱:zhengwenqi@ouc.edu.cn、lzb@ouc.edu.cn

电话:+86-532-66782689、66782519

各学院(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联系方式:

序号 单位 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1 海洋与大气学院 林霄沛  0532-66782853  
linxiaop@ouc.edu.cn
2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显尧  0532-66783997  
chenxy@ouc.edu.cn
3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 庞洪涛  0532-66785911  pht@ouc.edu.cn
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 董军宇  0532-60892997  
dongjunyu@ouc.edu.cn
5 化学化工学院 李先国  0532-66782978  
lixg@ouc.edu.cn
6 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于良民  0532- 66781845  yuyan@ouc.edu.cn
7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孙婧  0532-66781877  
sj@ouc.edu.cn
8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三忠  0532-66781971 sanzhong@ouc.edu.cn
9 海洋生命学院 王师  0532- 82031969  
swang@ouc.edu.cn
10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 高珊  0532-82031935  
shangao@ouc.edu.cn
11 水产学院 艾庆辉  0532-82031943  
qhai@ouc.edu.cn
12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于德华  0532-60891789  yudh@ouc.edu.cn
13 医药学院 吕志华  0532-82031797  lvzhihua@ouc.edu.cn
14 工程学院 梁丙臣  0532-60891949  bingchen@ouc.edu.cn
15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邵长江  0532-66781569  scj@ouc.edu.cn
16 管理学院 王竹泉  0532-66782890  zhuquanw@ouc.edu.cn
17 经济学院 赵昕  0532-66782627  zx@ouc.edu.cn
18 数学科学学院 谢树森  0532-66787307  shusenxie@ouc.edu.cn
1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崔洪芝  0532-60891321  cuihongzhi@ouc.edu.cn

中国海洋大学

2025年7月31日

原文出处:

https://rsc.ouc.edu.cn/2025/0801/c923a503848/page.htm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硕博英才网微信平台(微信号:shuobojob